活态传承,让非遗在校园生根
——益阳市赫山区桃花仑小学“非遗进校园・美育共传承”系列活动纪实
发布时间:2025-09-22 17:20 作者:游浩、刘文苑 来源:赫山区教育局 浏览次数: 字体:

“我的油纸伞上画了朵大大的桃花,可漂亮了!”桃花仑小学年级学生吴婧蓉自豪地展示着她的非遗作品。近日,益阳市赫山区桃花仑小学教育集团成功举办了“非遗进校园・美育共传承”系列活动,这已是该校连续第三年深耕非遗文化传承领域,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。

活动,学生们以视频形式生动展现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热爱。从皮影戏的灵动操作到剪纸艺术的细腻剪裁,从小郁竹器的精巧拼接至油纸伞的绚丽绘制,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与创意。自2023年起,桃花仑小学便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,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举办非遗讲座、工作坊、展览及互动体验等活动,学生们得以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,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。

此外,教师们不仅作为引导者,更以参与者的身份热情投入他们提笔撰写个人成长故事,字里行间流露出与非遗文化不解之缘的深情;他们深耕学术,积极设计“非遗 学科”的融合课程,撰写出一篇篇见解独到的论文经过评审组的严格评审,学生作品群英荟萃,共诞生一等奖24名、二等奖54名,而教师作品也是硕果累累,一等奖8名、二等奖13名的佳绩不仅是对师生们辛勤耕耘与创意火花的认可,更是桃花仑小学在非遗文化传承道路上取得丰硕成果的生动见证。


桃花仑小学教育集团校长谢芳表示,学校将以已构建的“三阶四维”协同育人模型为核心抓手,进一步深化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——在“感知非遗、实践体验、创新创生”三阶进阶基础上,持续优化“育境、课程、活动、评价”四维支撑体系,比如拓展“节气非遗”“数字非遗”等创新载体,将非遗元素更自然地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文化场景,推动非遗教育从“特色实践”迈向“常态浸润”。同时,将通过“校地社 传承人”协同推广机制,把“三阶四维”模型的实践经验向更多区域学校辐射,共享非遗课程资源包、学生素养成长档案、教师教学能力量表等成果,让这套经过实践验证的育人体系惠及更广师生。

未来,学校将继续以“三阶四维”模型为支撑,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真正生根发芽、代代相传,为培养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筑牢根基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绽放更绚烂的光彩!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